形意拳

气功调理三焦经改善五脏六腑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没有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人是说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还有一腑,就是【三焦】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我们的五腑都像一个容器,且时满时空就像我们的胃肠,被食物填满又排空,周而复始。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从古至今就争论不休,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的实际功用。咱们也没必要把三焦硬与西医解剖意义下的器官进行类比。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内功心法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上边这段文字是汉代华佗所写《中藏经》中的一段话,此书文字
  古奧,但对三焦的这段阐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说此语是不是真的出自华佗之口,但三焦在五脏六腑当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
  一、通调水道。《灵枢经》上说:“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

  二、运化水谷。正如明代医家吴勉学在《医学发明》中所说:“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焦”通“憔”,乃引火之物,以火才可腐熟食物,古人遣词命名皆有深意。

  三焦之功能如此强大,理应在治疗上屡建奇功,但实际远非如此,
  因为大多数医者对三焦概念、功用模糊不清,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正奥妙,只是停留在对传统注释的一知半解上。机理不明,自然也就无法应用,以致有人根本想不起用三焦经来治疗脏腑病这条思路。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这也难怪,古人在三焦治疗上就没留下很丰富的例证供我们参考,就是简单的阐述都难得一见。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三焦经上的穴位:
  丝竹空:刺激三焦经是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
  耳门:刺激耳朵周边三焦经的耳门、角孙、颅息、翳风,可以治耳痛,耳聋。
  从“角孙”到“翳风”到“天牗”一路刮痧,治耳鸣效果最佳。
  消泺:消泺穴治上焦气郁引起的胸闷。
  支沟:支沟穴治胁痛岔气。
  中渚:中渚穴治小腿抽筋。
  液门:液门穴治口干咽痛。
  阳池:刺激阳池不到五分钟就可以治好腰痛。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

  明代医家孙一奎有几句话或许是其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漬泌浊,其冶在脐下。”古人说话都是如此简约,按现代人的思想好像跟没说一样,其实古人只是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外面的风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看的。有心者可以借此通达深入,而更多的人还是指望别人一一指点给他—青山在远处,白云在上边,还有流水小桥—否则即使再开两扇窗,也是一无所见。

内功心法

  学习经络可深可浅,虽不能登堂入室去探宝,咱们顺藤摸瓜去摘些果子却也是举手之劳。请注意观察一下你出现症状的位置,看它是发生在哪条经络循行的路线上、你只要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那么症状都会有些改善的。养生先从经络开始,神秘的三焦经,小周天正确呼吸法,气功,三焦经,调理三焦经,通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