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达摩易筋经


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一、“气”是练好易筋经的核心要素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易筋经将练功分为三个层次,即练筋、练膜和练气。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

易筋经十二式

修炼内气,是练好易筋经的关键环节,是其核心要素。正如《易筋经》原文指出:“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文中又云:“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如练筋不练膜,而膜无所主;练膜不练筋,而膜无所依;练筋、练膜而不练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练气而不练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此篇言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练气为主。”

少林《洗髓经·无始钟气篇第一》也指出:“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少林拳术秘诀·气功阐微》亦云:“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

如何在练习易筋经中把内气练出练好呢?

关键是要做到调心、调身、调息高度协调配合,充分实现“三调合一”,即在易筋经12势的调身中努力做到意领息随,即以意念引导之,呼吸配合之,努力发挥丹田的核心作用。这同时也是一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百日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道等阶段。

二、明确阴阳平衡的修炼目标

修炼易筋经的根本目标,就是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激发人体潜能。

其一,易筋经确定的阴阳平衡的修炼目标根源于群经之首《周易》理论。

《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是一种传统的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道化第四十二》也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修炼易筋经的过程就是通过调心、调身、调息的方式进行人体与外部世界的信息和能量的和谐有效交流,达到平衡身体内部阴阳,并实现个人和外部世界阴阳平衡的过程。

正如《易筋经总论》:“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是由阴和阳两方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在体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在用则周身稳固激发人体潜能,不惧他人击打推撞。如果偏阴偏阳,在体则气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则力量受阻顶瘪丢抗,受制于人​‍‌‍​‍‌‍‌‍​‍​‍‌‍​‍‌‍​‍​‍‌‍​‍‌​‍​‍​‍‌‍​‍​‍​‍‌‍‌‍‌‍‌‍​‍‌‍​‍​​‍​‍​‍​‍​‍​‍​‍‌‍​‍‌‍​‍‌‍‌‍‌‍​。

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故上为阳下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故血为阴气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从事物运动来看,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虚为阳实为阴。所以修炼易筋经,必须阴阳相合,上下相随,气血调和,心肾相交,这才是正道。

其二,易筋经本质上就是修炼人体之阴阳整体平衡。

比如:韦驮献杵第一势是修炼手阳明大肠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韦驮献杵第二势是修炼手太阳小肠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韦驮献杵第三势是修炼手厥阴心包筋(经脉)之阴阳平衡,摘星换斗是修炼手少阴心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三盘落地是修炼足少阴肾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出爪亮翅是修炼手少阳三焦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倒拽九牛尾是修炼足太阴脾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九鬼拔马刀是修炼手太阴肺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青龙探爪是修炼足少阳胆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卧虎扑食是修炼足阳明胃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打躬势是修炼手足太阳膀胱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工尾势是修炼足厥阴经筋(经脉)之阴阳平衡。

修炼易筋经,就是让十二经筋(经脉)阴阳匹配,左右对称,高下相召,屈伸相应,并做到阴阳各半,刚柔各半,虚实各半,不可过阴过阳、过实过虚、过刚过柔,还要力求达到阴阳互为其根,转阴成阳,由静生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

因此,修行者只有做到以阴阳互济、阴阳平衡的境界为修炼目标,并用来指导日常修炼,才是真正地理解了中华民族上乘武功易筋经的要义。

三、注重调身是练好易筋经的重要基础

调身是练习易筋经的重要术语,是出功夫的重要基础。

什么是调身呢?调身其实是人运用意念调节掌形、步形、身形、掌法、步法、身法等基本动作使之符合易筋经的规范,即调准易筋经的基本动作,从而逐渐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的一种手段。

其一,“准确规范”是易筋经调身的第一原则。

易筋经以12势为基本动作,必须做到准确规范。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易筋经初学时就一定要把动作尽量做到规范、准确、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引道路毫无流滞,从而为以后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易筋经》中云:“起功时要起脚挂趾,离地升空。”就是脚跟离地、踮起脚尖、脚趾抓地之意,只有做到准确规范,才能有利于气道顺畅,这对于通后三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动的通道,有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有阴阳之分,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经络具有通行气血、营卫全身,温养脏腑组织器官,濡利筋骨关节,调节阴阳平衡,抗御外邪和保卫机体的作用。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二,“遵守经脉运行规律”是易筋经调身的第二原则。

人体按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也起着保护和调节作用。《易筋经》云:“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易筋经》所言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易筋经12势本质就是遵守经脉运行规律,通过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去修炼十二经脉阴阳平衡。其玄妙之处在于通过特定的姿势,也就是通过正确的调身,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以加强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实现人体阴阳平衡,进而激发潜能增强内功。

练习易筋经时,只有每个动作都达到了准确规范,符合经脉循行规律,才能起到伸筋拨骨,舒缩肌肤、血管、神经,滋润骨膜、灵活关节的强身壮体作用。

其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是易筋经调身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易筋经12势的动作有刚有柔,且刚与柔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有张有弛,有沉有轻。这一点要格外注意。比如,在倒拽九牛尾势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又如在出爪亮翅势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等张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再次增大为刚,是实。这些动作均要求习练者在用力之后适当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才不会出现机械、僵硬或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

因此,在习练本功法进行调身时,应力求虚实适宜,刚柔相济。要有刚和柔、虚与实之分,但习练动作不能绝对地刚或柔,应做到刚与柔、虚与实的协调配合,即刚中含柔、柔中寓刚。否则,用力过“刚”,则会出现拙力、僵力,以致影响呼吸,破坏宁静的心境;动作过“柔”,则会出现疲软、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这是调身时要特别注意的。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四、注重调心是练好易筋经的基本环节

练习易筋经要高度注重调心。

其一,调心即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意念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本身的产生、运作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意念发挥作用,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就等于能量。

《易筋经》云:“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势行之。”“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弛,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势,必心力兼到。”“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势。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这里说的就是调心。比如韦驮献杵第三势在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青龙探爪势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势在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在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在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在脊椎屈伸时,应体会上体如“勾”一样做卷曲伸展运动。这些都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似有似无,切忌刻意、执着于意识。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二,在练习易筋经时,有人的手指、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大、小、轻、重、热、凉、麻、痒等“八触”;有些人会出现肠鸣、放屁、打嗝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有些人却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在练习易筋经中意念产生作用的结果。

其三,在练习易筋经过程中意念不能过于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这样才能“运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正如古人所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无意莫留停。”“太松精神散,太紧闭气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不住为住,不好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点火候甚微妙,众生须当仔细料。不识此字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多以练字太著迹,一著迹便病根找。”《黄庭经》也指出:“唯守而无守,不取不离,斯无弊身。”“用意之妙在于微,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绵绵而绵绵,似绵绵而非绵绵。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是死守,不是不守;若即若离,似守非守。”

一般而言,若在练习易筋经中意念过弱,其意念对象黯淡模糊,就会造成“火冷”之状,达不到练功的目的和效果,甚至会导致气往下沉或气散。若在练习易筋经中意念过强,凝神过度,偏于执着,则练功时会出现神倦乏力、头痛头涨、口干舌燥之弊。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五、注重调息是练好易筋经的关键

易筋经修炼

练好易筋经的关键是要学会调息​‍‌‍​‍‌‍‌‍​‍​‍‌‍​‍‌‍​‍​‍‌‍​‍‌​‍​‍​‍‌‍​‍​‍​‍‌‍‌‍‌‍‌‍​‍‌‍​‍​​‍​‍​‍​‍​‍​‍​‍‌‍​‍‌‍​‍‌‍‌‍‌‍​。

其一,易筋经本质上是一种调息术,即吐纳术,练功的过程就是吐故纳新、采气换气的过程​‍‌‍​‍‌‍‌‍​‍​‍‌‍​‍‌‍​‍​‍‌‍​‍‌​‍​‍​‍‌‍​‍​‍​‍‌‍‌‍‌‍‌‍​‍‌‍​‍​​‍​‍​‍​‍​‍​‍​‍‌‍​‍‌‍​‍‌‍‌‍‌‍​。

调息是人体的一种机能,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通过规范的吐纳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调息的目的就是守息,就是养气。

少林达摩《洗髓经·洗髓还原篇第六》指出洗髓功法的关键方法是:“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洗髓经·行住坐卧篇第五》也说:“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古本易筋经》云:“其气元升降抑扬,呼吸之顿荡往来,神明于心而不执于一方,斯为得窍也。”这里说的就是调息。

其二,易筋经调息方法分为自然调息法、逆式调息法、化境胎息法三种。

其中,逆式调息法是练习易筋经的主要呼吸方法,即在呼吸时横膈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

易筋经十二式

通过调息可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和产能机能,使生命体内正气充盈、旺盛,使人体的各种身心活动得到充足的能源与强大的动力,从而调通经脉、运化气血津液,提高易筋经功力,促使人们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其三,调息实际上就是开合。

开合其实就是吐纳,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内气与外气的出入交换。正如古人所说:“开合即为拳经。一开一合,拳术尽矣。”“一开合即一呼吸,开合所在,即意所在,亦即呼吸所在。习之既久,自然气遍周身。下手之功在呼吸,成就玄妙不思议之功,亦在呼吸。”

开合是由内而外的开合,是通过调息后带动肢体内外、脏腑经络、筋骨肌肤的开合。

首先是丹田开合。正如宗师所云:“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哼哈二气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了全身之气的开合呼吸吐纳。

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孔也都在开合呼吸、吐纳换气。一开则气开、窍开、百脉开、肌肤开、毛孔开;一合则气合、窍合、百脉合、肌肤合、毛孔合;一呼则气呼、窍呼、百脉呼、肌肤毛孔皆呼,排出体内浊气;一吸则气吸、窍吸、百脉吸、肌肤毛孔皆吸,纳入清新氧气,甚至眼、耳两窍都参与吐纳换气。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这种由丹田主导的逆式调息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纳呼吸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圾,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营养内脏组织器官和肌肤骨骼,培植太和元气,涵养浩然正气,充实混元内气,增强卫气能量,形成护体气膜,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缓衰老,还具有抗击打能力。

正如《易筋经》云:“下而击之谓之吸,逆而行之谓之呼。下击者,气由正面降下而下击也;逆行者,气由背面逆而上冲也。”这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吸下呼上的意思就是,在吸气的时候是以意领气顺任脉而下,呼气的时候是以意领气顺督脉而上行,使气便于回环,一呼一吸,行遍全身,完成小周天运转。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四,易筋经调息具有特殊特点。

本功法调息有自己的特点,在练习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有时要求呼气时发音,但不需出声。比如三盘落地势中的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下蹲时气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紧张,引起气上逆至头部;同时口吐“嗨”音,气沉丹田,可以起到强肾、壮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该势动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气,并注意口形,吐“嗨”音口微张,音从喉发出,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浆穴。这是易筋经调息的特别之处。

另外,在练习出爪亮翅势、工尾势个别动作时,为使气息顺畅,要把逆式调息法和自然调息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出效果。比如,工尾势的抬头、挺胸、塌腰、翘尾动作,在以腰为中心左右摇头摆臀的过程中,若只单独采用以逆式腹式呼吸方法进行调息,而不结合自然呼吸法,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六、全身放松是练好易筋经的前提条件

练好易筋经的前提条件是要全身放松。即要求练功时做到心神安静专一,全身松沉到位,周身协调一致,不得有太过紧张的感觉,处处筋肉要放松。

其一,易筋经全身放松的指导思想,既符合万物顺应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练法。

练习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松则气通无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视,耳不外听,有调息忘却鼻息,有意念却随意漫行,无拘无束,意形相合。

练功通过放松进入一种养精、气、神的过程,从而使神经细胞得到休养,进而保持全身的活力。在习练中,只有充分放松,才能真正做到调心、调身、调息有机结合,即在头部引领全身放松后,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如此方可起到提高内功健体强身的作用。

其二,易筋经强调全身放松,但其要义却是松而不懈。

松是指全身各关节、肌肉筋腱的放开、拉长、放松,即松腰、松筋、松肉、松骨等等,还包括精神上的高度松静。练功时要求放松,不仅是肌肉、关节、筋腱等肢体的放松,而且意念也要放松,肢体松要做到松而不懈,意念松要做到松而不散。这样才是内外一致,周身放松。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三,易筋经的放松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放松。

平时我们说的放松主要是在意念支配下肢体的不紧张,一般是没有目的性的,如果遇到巨大声音、外力等外界的刺激往往会立刻紧张起来,肌肉收缩,身体变得僵硬,外力越大思想和肢体就越紧张,身体会更加僵硬,受力部分就会产生本能的顶抗。

而易筋经的放松是与调心、调息相合的放松,是在大脑支配下的肢体放松,这种松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目的性的​‍‌‍​‍‌‍‌‍​‍​‍‌‍​‍‌‍​‍​‍‌‍​‍‌​‍​‍​‍‌‍​‍​‍​‍‌‍‌‍‌‍‌‍​‍‌‍​‍​​‍​‍​‍​‍​‍​‍​‍‌‍​‍‌‍​‍‌‍‌‍‌‍​。在这种在意念的导引下放松的状态下练功,可以使身体气血更加畅通,更加轻快灵活,阴阳相随,进入“如在白云中,人自无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筋经是一种调养身心、激发潜能的上乘内功,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它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愉悦心情、松弛神经的功能,并且越练会越感到舒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注重了全身放松这个前提。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七、循序渐进是练好易筋经的基本方法

其一,练好易筋经要符合质量互变原理。

唯物辩证法指出,质和量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两个明显的属性,量变和质变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或状态。所有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度时,质变才会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宋朝张君房在《云笈七签·茅山贤者服内气诀》中云:“所谓易者,能易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易筋经时,一定要符合质量互变原理,循序渐进,要有恒心和毅力。

其二,要选择合适的版本修炼。

易筋经作为一套完整的套路式锻炼功法,各地宗师所传版本有繁有简。比如,清代周述官所传《易筋经》所传练形之法,计有正身、侧身、半身、屈身、折身、扭身、倒身、翻身、行身、定身、卧身等共224个动作,内涵极为丰富,与少林达摩版的体系有传承关系,但也有所增益。其动作虽多,但本质上是以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青龙探爪、九鬼拔马刀等经典功架为主干。因此,修炼者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易筋经版本,循序渐进进行全套完整练习,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单个动作的练习。

追求内功修炼上层次的,当以练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为最佳。只追求健身养生需要的爱好者,认真练习好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易筋经》即可。

其三,修炼时要符合个人实际。

关于练功时间,《易筋经》在文中就指出初练者以“日行三次”为宜,即早、中、晚三次。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条件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练功次数,并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比如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习练时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此,才是符合质量互变定律。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八、注意影响修炼易筋经的若干因素

唯物辩证法还指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的,都存在着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为了练习好易筋经,还要注意如下一些基本环节:

其一,要了解易筋经的创立及其发展历史。

比如易筋经相传为天竺和尚达摩结合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华传统武术气功所创立。知道这些历史,可增加对功法本身的了解,还可增加练功的兴趣和信心。

其二,要掌握易筋经基本功理,领悟到位。

包括整套易筋经功法组成及12势的修炼方法、步骤、过程等。对于易筋经基本功理,修炼者不能轻视,要认真学习,用以指导修炼,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要掌握人体科学和传统经络理论。

人体科学和传统经络理论包括四肢、骨骼、肌肉的特性和体内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等运转规律,人体力学规律、人体内脏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行规律特点等。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四,要选择明师指导修炼。

练习易筋经不能没有师傅教,也不宜随便认个师傅就去练习。内家功法都强调:“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明师既可以是名师,也不一定是名师,关键在于其有没有真本事、会不会教人。现在有的人宣称自己是易筋经的真正传人,但在历史渊源却无从考证,也没有历史资料可以证明。更有一些“精明”的人,来一个自己创编的易筋经功法,实际就是东拿一些,西拿一些,拼凑起所谓的功法,这是会误人害人的。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其五,要重视练功环境。

四时节气、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练功时,要选择阳光温和、树木花草多、空气新鲜的地方或在空气流通的室内练功。如果空气不好,不如不练功,因为这反而会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毕竟,练习易筋经本质上就通过空气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活动。正如《易筋经·采精华法》云:“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此外,饮食卫生对练习易筋经也有影响。抽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对练习易筋经影响也比较大,要特别注意。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

综上所述,如能坚持按以上原则方法练习易筋经,可在数年间把此门功夫修炼至一定的境界,达到强身壮体、提高内功之目标。易筋经,少林易筋经,达摩易筋经,易筋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