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目录
  第一章 (黄氏)真传易筋经概论
  第二章 功法训练
  第一部分 外壮神勇
  第二部分 内壮玄功
  第三部分 九转呼吸
  第四部分 善后尾功
  第三章 道具四种
  第四章 五行运动
  附录
  简易万全功法
  简 介
  悟道居士,道号知非子,名列万县地区十大名中医。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得三丰派、西派、大圆满、黄氏易筋经、杨氏太极、金家功夫真传,曾任武协委员,忠县政协主席等职,著作等身,近年将陆续出版。此版本为内部印刷。详细目录见后。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易筋经十二式

  第一章 (黄氏)易筋经概论
  真传易筋经,为黄兴公山人之遗意,历代相传于黄氏一脉,后黄克刚先生得祖传真诀,习之有得,卓然大成,其功力甚高,能赤身睡卧于冰天雪地之中而浑然无觉,决非一般修道者所能望其项背。
  知非子张义尚老师三十年代就读于复旦大学,抗战期间迁往北碚,因得缘遇黄克刚先生,受经济系教授卫挺生先生支持,复蒙黄先生厚爱,遂将真诀相授,涨师将其功法辑著成册,油印了一百多本,囿于过去保守习气,又受黄师密嘱守口之戒,其关键处未予披露。解放后,历经极左之浩劫,不但手稿散失,连油印本亦散失殆尽。惜哉!
  张师发现目前以易筋经为名而内容大有异同之现象,与黄先生心法印证,深感“真传”二字,却有高妙之处,故于1995年系统披露了《真传易筋经》,1998年又公开发表了《真传易筋经补编》,真可谓是一件功德无量之善举。
  《真传易筋经》在修真界素有威名,学术价值极高,可操作性较强。唯历代秘密传授于仁者之间,常有耳闻,却难见真容。黄兴公之《易筋经释义》被《大成捷要》引入重要典籍之列,威名赫赫。清代著名道学家济一子傅金铨曾题诗曰:“兴公秘传易筋经,仙佛妙谛道难名,择人而授先圣德,世守勿替衣钵存。”如此评价,黄氏《真传易筋经》之价值与地位不难窥见。易筋经好,世人多知。黄氏《真传易筋经》之妙,世乏知者。下面介绍其具体概况。
  修真之难,首在筑基,筑基可谓入道之第一难关,有“铁门坎”之称,筑基成则根基立,直趋上乘。筑基不成则如沙上兴土木,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第二章  功法训练

  第一部分  外壮神勇

  外壮神勇亦以《真传易筋经》为最详尽而巧妙,且有多种道具法器辅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全面实践外壮神勇系列功法,简而化之要准备以下四种道具:一、降魔杵;二、护心剑;三、玉关锁;四、绿豆袋。其具体制法见第三章。

  外壮神勇总决:

  一曰立鼎除内伤,第二安炉探阴阳。三炼睾丸造精厂,四镇心原不惊惶。

  五锁玉关真精长,六透三田气自刚。七贯任督河车路,八藏马阴龙虎降。

  九易筋骨成神勇,调摄补益不老方。

  下面分步介绍如下:

  第一步:立鼎,又名站桩。有两种桩功以入门下手。一是并足式:两腿两膝并紧站立、提肛、收臀、塌腰、拔背、顶头,下颌微收。精神放松,口角含笑,然后两手握拳一拳拳背压于尾闾之处,拳心向后,另一拳以拳背向前,拳心按于脐轮之上。本桩要点:精神放松,肌肉收紧内敛,即形紧意松,当然肌肉只是稍有紧意,要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

  二是平肩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其他动作与并足式相同,唯有一点注意,此桩形意皆松,以其更合养生之意。因此,青壮年宜用并足式,中年以上及病弱之人应用平肩式桩功。

  呼吸:即从九转呼吸第一转之“服气”入手。即在站桩的同时配合“服气”锻炼。九转呼吸见第四章。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机理: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内伤,对于身体脏器的锻炼以上焦心肺为主。肺功能健全的人身体一般较强壮,肺心相连,心脏主宰全身血液循环。气血充足畅通,则身健体轻,百疾不侵,因此第一步功法至为关键。

  练功安排:第一步功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要视每个人的具体进境而定,有的人先天体质好;有的人先天不好,后天又失养;有的人勤勉,有的人疏懒。一般来说,每次站桩40分钟至1个小时,每天练习2次,至少要不懈练习120天左右,若要追求大成最好能坚持半年,则根基必然坚固。在练习过程中会有禀赋好的学者到达九转呼吸之“换气”阶段,没关系,在呼吸上到那一步就用那一转,但一般此姿式只练到三转“调气”阶段。而不是第几步功就配合第几转呼吸。

易筋经十二式

  第二步:安炉。具体练法为:在平肩式的基础上,两膝似屈非屈,两手大指向前或向后,叉于两软腰。其余如顶头、塌腰等要求。同于第一步,这是其练功形姿。同时要借助道具降魔杵,降魔杵为倒人字形,即把人字的降魔杵倒立过来,抵于两胯内侧精囊之处。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呼吸:九转呼吸练到第几转即用第几转,最多至“调气”。

  机理:本步功重在锻炼下焦肝肾,则全身一下贯通,阴阳平衡,尤其肾乃先天之本,人体之根,根深方能叶茂。

  练功安排:每天习功2次,每次40—60分钟。

  练习之法行攒、掐、搓、揉、拍、咽、洗、养等诀。
  女子修习则行:摩、旋之诀。下面分别介绍之。

  练功安排:这一步功夫只能在九转呼吸练到第四转至第六转时习之,练功时不必行呼吸之法,但千万不能因之引起邪念而走失命宝,否则不如不练,请学者三思而行,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另外可以参学《道家阴阳丹法入手一秘》,则必能阳关永固,造精而不失精,直入上第六境界。再者,还有必须说明的,按摩应该被养生修道的人所重视,当前有许多浅学之士目光短浅,既不识金丹大道,又将初基入手功夫视为小术,岂不知金丹大道岂能一步到位,先师曾说过,修道不妨从高处着眼,同时也应从低处着手,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再说,按摩之法,古人极为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形

  第四步:镇心原。具体练法:两脚分开,比肩略宽,闲项项竖,两手下垂,两膝弯曲成马步,以护心剑之木馒头一端抵于心窝,行九转呼吸之法。马步之高低根据自身体力而定,勿拘泥。

  呼吸:在练习本步功时,要借助道具。同时要明白一个问题,即什么时候步入本功的练习呢?即当九转呼吸进入第四转后即可练习本功,直至第六转。据张师传授,本步功练习以九转呼吸第一转至第六转都行。但我们若是系统练习、循序渐进,则从第四转开始练习此功为宜。练功安排同于第一、第二步功。

  机理:心窝绛宫即檀中,胃腑又即水谷之海,胃神经与大脑关系最为密切。凡胃有病每至头晕,我国每每心脑不分,以心代脑。因此加强此部位之练习,亦有大效。

  第五步:锁玉关。具体练法:两肾中间脊柱为玉关,中医称为命门,双脚与肩同宽,高马站立,头项项竖,塌腰收颌,两手自然下垂,以玉关锁之道具抵于背后软腰之处,行九转呼吸之法。

  呼吸:练习者从第四转开始就可以练镇心原之功了,同时也可以练习锁玉关之功了。无须拘泥。

  练功安排:第一步立鼎,第二步安炉可配合九转呼吸之第一转至第三转。而锁玉关一步则可任其自然,在进入四转以后即可修之。并且此步功夫是为了促生真精,培补先天,因此要长期坚持,终生习练。

  机理:锁玉关能强固命门,促生真精,真精源源不断生发,则后天自然充实,先天得补。

  第六步:透三田。此步没有具体功法,可在第五步功的基础上继续加深九转呼吸的练习,则功力日进,日久则上中下三田充实,任脉贯通。

  第七步:贯任脉。任脉气满之后,再坚持修习九转呼吸之法,则气满任督自开,其气由丹田而下,穿过尾闾,撞过夹脊、玉枕、直上泥丸,复经上丹田返回下丹田。此为一周。此叫河车运转。

  练功安排:此步没有具体练法,属功到自然成,否则即是“假开关、空打坐,没有麦子推甚磨”,对身体殆害无穷。

  第八步:马阴藏。加强练功的基础上,身体越来越健康,精满及而不思淫,逐渐收缩不露,最终达“马阴藏相”,即佛家“三十六相”之一。到这个时候即“男子降白虎,女名斩赤龙”。内丹功称之为“金龟缩头”。

  第九步:易筋骨。功至第八步,已达三田气满、五脏充实、任督畅通、马阴藏相之境,达标后方能入手练习第九步功,其具体功法为:先揉、后捣、再打。揉一般从下丹田开始,要掌与皮肉同步转动。方能将皮下之膜揉起,渐渐变硬,此时可用绿豆袋一端由轻到重的捣打。待此一部位筋膜腾起后,再将手掌向四周旁移,再行揉、捣、打。最好要行遍全身,包括迎面骨和背部,背部自己够不着,可请人帮忙。关于揉、捣、打之法可参看《易筋洗髓宝笈》一书,世间流传的易筋经也有记载因此不再多讲。其实,有一种便法更适合现代人修习,即可以投师练习内家拳法,如太极、形意、八卦、心意、大成、金家拳等都可以,不过必须是真传的玩艺,不能如当今体操一样的太极、八卦、大成。只有是真传,才能使筋骨得到锻炼,切切注意。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通过上述九步功法练习,就能达到身体高度强健,无疾无病,即是调摄补益不老方之谓,除此之外,尚能从内中迸发出神力,用于技击如摧枯拉朽,且全身抗打,非一般硬气功、内功所能比拟。古称能“骈指贯牛腹,恻掌断牛颈”,是谓神勇。需要指出,虽名外壮神勇,同时亦具内壮之基。

  现在社会上一些武术家和气功家妄谈什么:功夫不分内外家。这种观点大谬不然,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是泾渭分明的,但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将之揉在一起内外兼修,这倒是事实,不过毫不妨碍内外二家的划分和区别,而且,真正达到内壮的人太少了,故而堪称内外兼修的大家更稀如凤毛,屈指可数。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壮(家)功夫呢?也就是说只有注重脏腑功能,改善人体机能,发掘固有良能,导气入骨,通过练功能达到骨坚髓满、五脏充实、气血通畅、骨节通灵,从而产生抗打、抗热、抗寒、抗病功能,用于武术能产生神力,并且这种效果一旦出现就不容易退化(非绝对不退),只有这样的功夫才称得上内家功夫,而且必定是内壮功夫。

  练习内壮功夫就不能不讲究精、气、神,首先必须能固精,然后要能生精,最后要能化精,这一方面的问题详见下部篇。神的锻练是必须慎重的,这中间有一个由动入静的过程,本易筋洗髓宝笈主张先动后静,练好后天,先天自现,因此,暂不述此,下面专讲:培元固体、开关展窍、导气入骨三个问题,现在世面上有多种版本的易筋经均着重于枝叶的论述,反而掩盖了其核心技术,诚可叹也。

  一、培元固体:其目的是为了生发元气、增加真气、锻炼肺气、强化肾气,使之充盈五脏六腑,外润皮毛,其于行、走、坐、卧之间均可练习,但初入手时以立、坐、卧三式为佳。玉环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穴位,它的具体位置在脐后命门前,心瓦会阴上,其中空悬一穴,即玉环穴。玉环穴是产生元气的场所,诚结丹之田,故名丹田(下丹田),古丹道家入手即练这个部位,称之”金鼎”,可见其重视程度。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立势:双足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双膝微曲,尾闾中正,头顶上领,目微闭,双臂环抱,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手心向内,对准玉环穴,意念能集中于玉环最好,若有走念不妨,觉后意念重注于玉环穴,不求高度入静。一个星期内必丹田渐暖,此即元气生发现象,一个月后加入如下意念:站立时,宇宙四面八方之白色元气从四肢百骸汇入玉环穴中,练功日久,则能达“内气不出,外气反入”之境,如此渐至天人合一,“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内外元气均汇入玉环,此诚内壮之源也。三个月可成效大见。

  坐势:以自然盘最妙,或以端庄姿式坐一中度凳子也可,练法与上同。

  卧势:随意卧躺(唯忌俯卧),练法同上。

  揉中:揉功广泛应用于内外二家功夫,揉功用于内壮,能起到意念专注,聚精会神之效,而意为气之君,意到气到,揉之既久,则真气自聚。用于外壮能将筋膜练得富有弹性而腾起,同时又能畅通气血,起到按摩的作用。揉时要注意几点:第一,要从身右边推向左边。因人体左肝右肺,肝主血,肺主气,如此使气入血,至气血融合。第二,揉时应该动作轻、缓、浅。第三,揉时不能与皮肤相擦,因为揉功主要是为揉筋膜所设,因此亦不能太轻。

  第一月行功:仰卧,手掌放在心下脐上正中处,自右向左慢慢推  揉!揉时要闭目内视,意注学到之处,每天分早晚两次,每次半个小时,(时间长更好)。

  第二月行功:一月之后,周身元气逐渐凝聚,渐觉丹田充实,气海宽大,腹部两旁的筋都腾起各有一寸宽,努气鼓起,硬如木片,这说明一月之功已初见成效,可在第一月下掌处的两旁,向左右各移旁一掌,仍按前法推揉。

  第三月行功:下掌处可上下移开一掌,仍从前法徐徐推揉,这时可感觉到两肋之间,由心至腹等处软而下陷,这是因为膜在皮肉之下较深之处,故练筋易练膜难,不要性急,缓缓习之,同时不可忽略玉环穴的锻炼,每日至少半小时,当然越多越好。要知丹田又名气海,气之海洋,永难充满,因此要倍加努力,培元气,保中气,使气畅达五内,行筋串膜,气至膜起,气行膜张。同时可加入一点助行:即练功满三月之后,可在身体原软陷后浮起之处,用一木槌轻轻槌打。

  其余部位续扇揉功。注意:如软陷部位没有浮起,暂不可槌打,仍须加力培元固体揉中练功直至浮起,方可槌打。第四月行功:揉的下掌处再向四周各扩展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推抵凡浮起的地方可同时用木槌轻捣。百日之后,要注意千分别干重体力活,否则会叫起内气泄入四肢,则内壮难成。

  第五月至八月行功:练功至此,心下至肋梢处的膜宣全部腾起,这个时候也是将要划分内壮与外壮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千重体力泓可用木槌先捣后打,其路线是:从心口上方到颈,从右左肋梢到肩,先揉,再捣,后打。循序而行,不准路线颠倒。

  注意:当女子练功揉、捣、打至乳房部位时要小心,可先轻揉两乳,缓缓加重,揉毕用手拍,约月余后,可用一市斤之绿豆包轻轻捶打,缓缓加重,这一点与男子稍异。

  第九月至十一月行功:练功满二百日,则任脉气通,前面充实,然后再开始揉、捣、払身体背面,唯方向是从上至下,要密密麻氚不留缝隙,薄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部位是从头部以下向下编至尾闾。揉捣背面的时候,要让人帮助,若无此条件,可暂不习。

  另外,若有人想在武术上取得大成就,可习腿功,即将腿部,特别是小膝迎面骨处行揉、捣、打之功,久之腿部可抗千斤之力。

  有人要问:揉、捣、打,次数每日多少?这里告诉大家,有的文章要行功人铭记揉、捣之数,不免使人分心,这里可计时练功,每日不算玉环培元之法,要至少习一个小时,要不慢不紧,徐徐推揉,缓缓捣打。至于玉环培元之法,专门练功要至少保持半个小时,越长越好,功至上乘,行走坐卧则无时无刻不在习功,可谓善矣。

  有人要问:开关展窍之法怎么不见?答曰:当玉环培元功到一定程度,则体内气血畅通,则百脉流行,夬不开而自开,窍不展而自展,岂区区外相之法所能比拟也?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有人要问;导气入骨为何法?答曰:玉环培元练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习练者感到自己的骨头有大胀的感觉,这时气己经开始入骨了,同时用木槌捣打也是为了逼气入骨。还有一种方法即用呼吸锻炼逼气入骨,习者若无老师亲自盯着修习,或身体不佳则易出偏,兹不介绍,其实方法愈多头绪愈乱,关键的问题是抓住要害习之,玉环培元实是导气入骨得内壮的最佳最快最速的妙法,万勿因简易而轻漫视之。”有人要问:难道内壮篇就这么多东西吗?答曰:就这些,世面上的那些易筋经方法繁杂,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为眩人耳目,多添枝叶,无多实用,而且将至关重要的玉环培元隐去,增加了许多无用的东西。据我观之,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乃真正的内壮外勇直至入道的神功,但入手方法没有本教程方便,且本教程内壮篇实是以玉环培元为主的功夫,功法精简圆融,练到最上乘境界还是这个功夫。黄氏易筋经走的是另一路子,这是二者之间的差异。

  这是由于内壮的目的造成的,内壮必须做到导气入骨,而玉环培元从培元固体开始,生发元气,专注玉环,血盈五脏六腑,通过内视念注,放松,使骨头中血液循环改善、骨质增密,从而达到体如金刚,骨如生铁之效。同时练就了采天地之正气补益我身,何谈身不健,体不强?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一目的,为何还要许多烦琐的法呢

  内壮篇注意事项:

  1、当戒绝烟酒。烟损肺气,酒散元气。

  2、练功期间最好戒绝房事。否则,至少戒绝120日且120日内不准遗精,120日后可按下部篇功法行功,不必禁欲。

  3、练功期间可借助药功助行。(药方见附录)。

  4、若求内壮功一年内不准习外壮功,各派武术、各派气功、忌干重体力活,千万注意。包括其它各派易筋经均不能习。

  5、木槌的制法很简单,就象农村洗衣服用的东西,若不用木槌,也可用绿豆缝成一个细长的袋子,袋子要装满绿豆,犹如硬木,用以代替木槌,效果佳,且易于入手者使用。

  第二部分 内壮玄功
  真传易筋经不仅能外壮神勇,而且是武道兼修的珍品,依之练习能拾级而上,步入大道,其所依仗的法宝即是内壮玄功。可以说道佛两家的高层秘密,尽括其中。这才是坊间易筋经和本经的最大区别之处。
  内壮玄功总决:
  内外动静在筑基,莫把玄关须臾离。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
  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归元海无喘息。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逼。
  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金锁无漏遗。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
  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练法:双盘或单盘,(注意:以前古人最推崇双盘坐法,其次是单盘坐法,其实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头脑去认识再认识,单盘或双盘久坐益生以下两种弊端,一是双腿气血受阻,经长时间挤压造成气血反冲头部,同时血管中易产生极细小之血块,流到心房时可能造成猝死,当然这是指一坐半天、一天者而言。二是双膝关节易受损害,造成晚年行走不便。)据以上原因,虽然古人推崇双盘,但我在这里还是向大家提醒,并推荐一种练功方式,及找一个高椅子,坐上去,双脚捶地,背部不倚靠椅背,全身放松自然,面带微笑,头部虚灵顶劲(不使拙力),尽量使脊背竖起双手自然松开,掌心朝下,放在两膝盖上。以这种姿势练内壮玄功最为适宜。坐好后,按第三部分之九转呼吸习之即可。
  张义尚先生曾说过:“内壮功夫,务使练气入骨”,这种功夫比较少见,真传易筋经就是这样的。功成之后,外表瘦削,然精神内充寒暑不侵,数日不食不饥,食数升不饱,无病无恼,神力惊人,并且别有一种温文静雅的姿态。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第三部分  九转呼吸

  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式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隔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是连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则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神。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以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全部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如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缀。这样一住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地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口中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二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初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以后渐加至一点以上,量力而行,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曰,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将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变化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岐途。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栽畸而有力、舒适,即已是达到了“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此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然,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切要勿忽。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曰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法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有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笔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曰还一曰矣。”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回转为基础,若无墓拙,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按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迷踪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还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练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空彻,心中有白亮号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①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①字。“②字导气至命门”,①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②字。“③字导气在夹脊”,②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③字。“④字导气至顶门”,由③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④字。“⑤字导气至喉间”,泥九之④下行至喉,变成白色⑥字。“⑦字导气至心原”。“⑧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⑨字。此⑨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白①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最少修一百零八转(观想字如下图)。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以后,存想气透手指足趾之末稍,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迷踪。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真传易筋经,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真传易筋经内部文件)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曰,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然,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曰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不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曰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应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为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曰。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惑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茴、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迷踪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项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转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灌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住,吸、停、呼约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法,与佛法迷踪接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故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弄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方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曰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伏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3.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两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休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第三章  道具四种,真传易筋经,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真传易筋经内部文件

  前面说过,纵观各门各派功法,除人元金丹外,本经所有道具最全、最简、最妙。另外王礼庭先生《五禽戏》也有道具,但却没有玉关锁、降魔杵之运用。

  另外,至于木槌、石子袋等道具,坊本易筋经已有祥介,而且这些道具均可以绿豆袋代之,更为适宜,下面将其制法和用法作一介绍。

  一、降魔杵 降魔杵是一个倒“人”字形木制品,“人”字的两条腿较短,分开的距离较短,而“人”字上部应该长一些,以能够支在地面上,用的时候把“人”字型降魔杵倒过来,把两条腿卡在练功者的跨内侧,睾丸两旁。力度以稍有压迫而不疼为度。至于“人”字头部(即上部的长度),以及两条腿分开的距离以个人的身高等情况为标准。因此,此道具应自制。

  二、护心剑 护心剑是一根长圆木棍,长度二尺以上,二尺半以内,一端呈球形,稍大。用时将另一端抵在墙上或墙角处,球形一端抵在心窝处行九转呼吸之功。

  三、玉关锁 玉关锁呈弧状,凸出的一面中心多出一根一切线垂直的直棍,用时将直棍抵于墙上或墙角,把弧状玉关锁卡在自己两软腰处练习九转呼吸之功。

  四、绿豆袋

  用帆布袋做成二尺长,直径三寸长的小布袋,里面塞满绿豆,即成为一个长二尺的细圆柱体。

  以上道具制法简单,用着方便,功效却不凡,但也须说明,无论练何种内功,主要是内因起作用,外因是次要的。道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练功,不是利用道具就万事大吉了。

  道具的具体用法与作用,具体见第二章外壮神勇一节。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第四章 五行动功

  五行动功乃易筋经大师黄克刚先生所传,我蒙师不弃,承受先师张义尚五行真诀,这个功夫目的是为了代替“九转筋骨成神勇”中的三十二导引,较之更为精简得力。

  在达到“马阴藏相”阶段后,如果想炼成外壮神勇,必须要进行“易筋骨”的锻炼,在用“绿豆袋”揉、捣、打之前先练习一段时间五行动工,则效验更著。而且五行动功即是导引术,能使气血周流,又能易筋骨。即使不用捣打功夫,久之也能成就外壮神勇。具体练法如下:

  1、喜鹊登枝

  预备式:两足跟相并,足尖张开约六十度而立,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松开,头微上顶,劲落涌泉,气沉丹由,凝神不动。

  然后将两足尖并拢相合,身体渐渐下蹲,两膝随之下曲,屁股不能向后突,身体不可俯,宜直线下蹲,同时沉肩坠肘,两手随势挨看身体由下向上移,渐渐两腕成勾平手。会于胸前,同时缓缓吸气,直入丹田。

  然后身体缓缓向上直起,两膝渐直,足跟渐渐悬起,足尖点地,两手挨身向两胯旁上按,到极点,再指向上挑,掌根下抵。全身力上伸,同时缓缓呼气。

  2、黑熊托天

  预备式:将两足跟外分成内八字步,再身势慢慢下蹲,上腿靠紧。两手同时握拳,仰靠在丹田前。同时缓缓吸气。

  两脚蹬地,身势上起,双腿渐直,两拳同时挨着身体上移,至胸口慢慢翻掌上扥,闭目用意随之上视,掌心朝天,十指相对,同时缓缓呼气。

  然后蹲身,并上腿,两手由上向下抓握成拳,仰靠丹田旁,缓缓吸气,反复行之。

  3、大鹏拂云

  由上式上托后,足尖外摆,两足相距一尺半,成高马步站立,两手由上向左右下落,至与肩平,掌心向下。

  上身缓缓下蹲,以丹田为中心,使腹部、胸部、背部牵动两手,由左右外方向内收合,同时渐渐仰掌握拳,至两臂交叉于胸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第二遍变为右内左外,交替行之),同时缓缓吸气。

  身势缓缓上起,足伸,两拳跟着变掌,由丹田发劲,使胸、肩、肘、腕、规节节外透,向左右平伸,掌心朝外,十指向天:当两掌推直时,两腿亦直,直亦稍曲,同时呼气。

  4、白虎推山

  承上势两足跟外扭,使两脚相距约二尺,成H字步而立,同时两手吓落,收至脐旁成拳!拳心向上。同时缓缓吸气。身势下落,成∏字蹲马式,两掌由脐挨身上提,至胸乳部位,由拳变掌缓缓向前诓出,掌心向前,约与胸齐,头向上顶,同时缓缓呼气,反复练习。

  5、凤凰展翅

  承接上式,推出后,身下蹲成低马步,然后两手收回成拳,仰靠下下一寸五分之丹田,同时缓缓吸气。

  身势缓缓左旋,渐成左弓右箭步,左拳随之成掌,向左上侧方扭伸。至掌心遥与目对,右拳亦成掌,向右后下方翻抵,至掌心向后上方。注意转动时,心胸开展,沉肩坠肘,同时缓缓呼气。再翻回原处,两手收至丹田,吸气。再依法向右转,方法同左式样。

  附录:简易万全功,真传易筋经,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真传易筋经内部文件

  简易万全功是先师根据一生之修道养生之经验所自创,无上珍贵,里面藏有佛道医之精华,价值较高。

  无论是谁,无分男女老弱,如果之求养生,则此一套功夫学会,也足以健身益智了。当初先师创之功的目的,是为了代替三十二式导引和五行动功。但若追求外壮神勇和技击功夫的壮年男子仍以习五行动功为宜。因为五行动功即调理气血,又能抻筋拔骨,而简易万全功则抻筋拔骨之劲稍嫌欠缺也。

  简易万全功法(张义尚遗著)

  我在前编《真传易筋经》中,有些地方未予详述,乃是让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素者可据本人情况量体裁衣,自作活计,而有些人就难领会;又,动功方面没有示范,这些都是遗憾。如“外壮神勇歌”释“九易筋骨成神勇”的步功夫,原来传授需童男(女)推揉拍打,这行之较难;而导引动作达三百余式又嫌太繁,虽经黄师紧缩成“五行动功”,但有动作机械断劲之感,不似太极拳之连绵自然。今据我个人六十年研习之所得,整理出简易万全功,该法简便易学,而内涵深。习之有利无弊。本法分内外二部,今分述如下。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动功修炼法

  1、预备法:首先是立志修身,认识真我。《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南宗初祖张伯端说:“人人大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儒家强调:“舜何人也?余何人也?彼少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有为者亦如是。”凡练习本法者应具此信心,认识自己的前辈一样,无欠无缺,根据本有而不甘居下流。这是思想上要作到的第一步。其次是纳清吐浊,转换形骸。即用《真传易筋经》前编“九转呼吸法”中预备功法,以“哼、哈、嗨”3字9出浊气,此为早起时必行之功。若在平时,则于认识真我之后,以鼻吸口呼,静、缓匀吐出浊气3次,意想全身转换为光明无瑕之清净幻身。顺心气本来无二,心转则自然身转,故可全身皎洁如秋月,光明似水晶而住。此依藏密无上瑜伽直观自身为本尊之理趣而建立者。

  2、正修法:人身气化赖五脏六腑经进行,脏腑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又与身外大自然相通。欲平衡阴阳,促进气化,当从治理脏腑着手,尤其治脏更为重要,脏治则腑亦治矣

  (一)修补五脏法

  (1)清金——开天引气,内炼所宗。肺搞垮位于体脏中至高之域,为“五脏之天”,专司吸清吐浊,内外二气之转换。洁身始于此,如开天门,乃一切修身养生之所宗奉。具体作法是,心神宁静后,全身放松,两目向前平视,舌抵上腭齿间,两足先正立(足尖分开或并拢俱可),随后左脚向左方平开一步,使两脚距离比肩略宽,顶头拔背,沉肩坠肘,两手下垂,展指鼓掌,下身塌腰坐全身舒适、自然、愉快,放银白色光亮,空明晃耀,安稳不动(如图1)。此是元极桩式,最少站三五分钟,多多益善。随后两手轻柔匀缓地向前上举,直至头之两侧,手心向讯,举手叫与吸气相配合(图2);再由呼转呼,两掌心翻向左右外方而下落,至与肩并。(如图3)

  (2)安神——气能益神,金火交融。肺属金,主司呼吸;心属火,主司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若以气化论,金由火炼而益坚,火由吼鼓而更炽,金火交融,红白两光所结,阳焰弥天,气血并茂,生命之力旺盛。具体作法是承上式,于呼气将尽转为吸气时,意想身放红光,与白光融和。动作上两手亦不停,随之转腕向下、向内、向两肋下腋窝穿去,身胸仍稳住不动(图4)。接着吸满转呼,身仍不动,两手转至与乳平掌心向上,直向前面平伸而去(图5)。
  (3)益肾一火入水中,本固枝荣。如上风火交融,若无肾水相济。亢贝_ 害,故必须引离火下坎水之中,则水火既济,地天成泰。肾为先天之本而 益固;肾又为肝母,母壮能益子,肝木亦能受萌,故日本固枝荣。具体作 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向下腑,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观想红白火焰 迅速下流,直入于蓝黑色g海涌泉,和融币;成紫色之光(图6)。吸后即转 为呼,两手随之沿腿上移,恢复身体正立,两手约抚于髋骨少腹两侧。意 想全身上下内外显现白红蓝黑和融所成之紫色光明(图7)。
  (4) 疏肝一木金交并!四象和合。肝屋木,木得水荫后木气目能上升,以益 心主,?又肝司人身两肪,木气畅旺,脏气无有不壮旺者。至此金木水火,
  互为制约,互为生扶,所谓金火相拘,水火既济,木金交并,为四象和合 归根?具体作法是承石上式,由呼转吸,身随之后仰(尽畺翻仰,会使气充 两胁),两手从髋骨再向左右分开至后背,使掌心紧贴两软腰部,两眼遥望 天空,意想宇宙司充满白红蓝黑紫青绿之光明(图8)。气吸足后即转为呼,两手离幵软腰,向后、向左右划園狐而上,至与肩平,略成m字,而两手 心相对应,若将起抱状(图9 ) 0
  (5) 厚土——土资万汇,其德唯容。脾属土,内应胃府。土载万物,为后天 之本,肺心肾肝四脏皆赖后天脾胃水谷之气以资给荞与运化,就如上节所 言四象和合,亦赖中土调和,所谓“五行全要入中央”。中央意土色黄,无物 不包藏,故曰:“其德唯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经腰为轴,向 后收缩,而同时臂部却反向前送,使成缩尾状。并且两手由左右外方再尽 力向左右、向前划大圆弧,仿佛異括宇宙间真气无遗,然后又向内、向后 收至思腑,内外上下金光灿烂,两手同时收至肪下(图10、11 )。随即田 吸转呼,两手转腕,向后、向左右横提,直至前下方两膝之外。(如图 12)
  (二)通调经脉法
  此为本法动功的第二段。人身十二正经、十五大络,以及奇经八胤另有孙 结、淫结,乃是脏腑与各器言、各系统之联系通道,,如电器电话系统之 通路然。五脏既修补,经结当通调节器,方能显示出整个人体生命之巨大 能畺和活泼炅机。经络系统中,冲、任、督、芾四者最重。此系根据内经 字说而言,若就更深的人体生命科字而论,则人身既是统一体,并且是开 放性的巨系统,身之与心是二是一,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心身气脉,不 可分割。大周沙界,细入微尘,弹指完成八万动,_毛孔转大法轮,此近 人“全身无处不气路,无处不丹田:之说所由出。此种经脉系统之调整,能使 形岳由粗化精,由纯转妙,能畺由浅入深,由小变大。道家之导引功,佛 密之金刚拳(不死运动皆是本此理论而建立者。以下分述之:
  (1)通任督——理任通督,接连四末。
  任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接连四末,包括手三阴、足三阴、手三 阳、足三阳,即是道家之小周天和大周天的经脉通路,此节功夫,乃是人 体的纵向采气纳气法。
  至此当观全身空明如水晶,前有红明之任脉,后有微芾紫兰色之督脉,或 者直观全身空明通透如虹貢。承前由呼转吸,手足阴脉与任脉相通无碍。随头身向下俯,目视尾闾骨尖,如欲以口晈尾闾者(图13 )。随之头向上 仰,身向前上钴腰脊下偃,骛部后上翘,全身阴脉贯通,有充实畅通而无碍感(图14)。此时由全身阴脉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炅力、声、电、光、能 等合为一体。不停由呼转吸,两足随之蹬劲,缓缓使全身上起,恢复到入 手立正之站式。同时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炅力、声、电、光、能等,充 实于我之足三阳、督脉、手三阳等处。
  ⑶通全身一彻地通天,无物能碍。
  前之直通、模通,尚有定位、定点、定向,至此转入无方所,无时限,宇 宙即我,我即宇宙,与法界合而为虛空亦复粉碎之境。随将两手仰掌 上提?约至脐上膻中之位,不管呼吸(图17 )。不停,以腰腹为轴,引右 手仰掌,向左向前上方穿出,约与目齐,左手同时变俯掌,紧沿右小臂之 外,由膻中经左肋,向下向后抽拂,亦可以肘倒杀(图18 )。不停,随转 左和仰掌,向右向前上方穿出,高与目齐,同时右手变俯掌,紧沿左小臂 之外,向右向下后抽抵(图19)。如是左右手上下前后交叉梠反穿剌倒抽上其 动作路线皆呈螺旋形,同时以短吸短呼应之:如_吸而右穿右抽,_呼而 即左穿右抽,如斯任意而行。最少连作12遍为准。
  按:此为老年体弱者每趟功筚后之尾功。若年壮体实之士,还宜依前殡善 后尾功,修还虛解座法,宜知之。必须注意的是,实际锻炼时,字者必须 炅活自裁,因应变化,尤其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篇中只是示例,如清 金中开天引气的一式里,两手上举吸气,向左右分开下落至与肩平,呼气 一个呼吸,其实还要与动作的快惺、刚柔相配合,若上举缓惺而柔和,呼 吸也很短促时,也可在上举时即有两个三个呼吸,甚至完全不管呼吸,如 练太极拳一祥。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也一样?但在上举之初必是吸气,上 举完成之时,必是吸气之终。至于两手分左右下落之初,必是呼气,落至 平肩之时,必是呼气之终。余可仿知。
  又按:道家的导引、佛密的金刚拳,都是着眼于形气的锻炼,在个高级功 法的整个过程中,动静各有其宜。是依功法本身的雲要而决定的。故动功 不比静功,一股都是依师而修;何时当修了要臭修?都要靠师傅指示。不发 修而修或修而不得法,都易出故隍;若当修而不修,则功夫难以进步。,雲知动功的重要性,根据密产经典和上师传授以及历代祖师传记,有专修 金刚拳而即于座上解脱,夯身虹化而入涅繫,在内家武术中,也有技近乎 道的说法。也有由武入道以致成道的传说(如金道人)。不过静功是无为心 法,多赖自语,动功是有为法门,专赖师传。若不遇明师,怎么办呢?个人 看法;除本功外,太极拳(以杨吴两式为优)可当首选,若图精简扼要,金家 功夫的开合功法,是大可值得利用的。但也都离不了得有明师的言传身 教。故紫阳真人□ :11始于有作无人见(看似简草平常,多不注意h及至无 为众始知(功能出现,方感神奇h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

  3、善后除障法
  不拘练动功或练静功,每一趟功筚之后,须更明子忆念自己不是唐俗渺小 之躯,明确认识真我,并明确真我的价值和责任,精进以赴。

  收功,不是敦你休息、散乱、放荡和胡思乱想。而是要你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过活,努力实行你所应当去做的一切。也就是把行动与生活打成 -片。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意思,但还不够:这是本法与其 他一切小术'小法、小道不同的分界线所在。

  若见时间不断掐移,空间不断显现诸法,遂忘失真我,随缘妄行,皆是隍 碍,必须除之!方能善后。

  除隍之法:第一,是常观自在,不味真我。如上己说;第二,是明我本体 无欠无余,一切含炅,菲炅(包括所有动、植、矿〉也无欠无余,和我一样,平等平等;第三,是随时体查身内身外所有一切信息,善则守之行之,恶 则去之忘之;第四,是彻底明了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平常、平 常!如是如是;第五,是要随时存心光明磊落,不为已私。宽以待人,严以 责己,谦虛谨值,助人为乐。人之有善,若已有之,人为恶念恶行,当怜 悯之,多方潜移默化之。

  静功修练法
  动功与静功,_阳一阴,犹如太极之两仪,阳之与阴,各有妙用,各有所 宜,可以专修动功或静功,也可以二者合修,以一功为主,另一功为辅或—者平衡?大抵动静合修者,早起宜先静后动,夜功宜先动后静,都是直 接招连,在前者先修前行预备法,动、静都是正行,龙行修车,方接修善 后除陰法殿后,这是一般的配合次序。但也有例外,当因应取舍之。

  易筋经静功正行,是以本身阴阳为主,凝神调息,性命双修,以启迪先天 之法,入手须明后天的幻身,来自母体,而在母体与母梠连之处,唯是脐 芾,乃先后天阴阳二气交会之所,故古仙云:前对胳轮后对肾,中间有个 真金鼎。^是乃修道者探求玄关、建立法基比较适宜之所在。故收心入静 后,即当凝神于斯。亦即两目寂照于是,两耳返听于是,全神内守于是 也。

  静功是入定之前行,由静入定,功深者,行往坐卧,皆是修持,甚至亦无 入出之可言、但初字静功入门,一般都用坐式,尤多强调七支坐(双跏跌坐 法)。但上于生理、年龄、习惯之不同,亦不应过分勉强,故单跌坐、仙人 坐、天王坐等,亦可随宜。易筋经静功入口除坐式外,尤重站桩式,其法 与动功窘一段清金中之死极桩无别。真传易筋经,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真传易筋经内部文件。易筋经,真传易筋经,易筋经教学,真传易筋经内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