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松踝

  踝是脚与膝中间部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在九大关节中,它属于脚以上八大关节。在中间拐弯的关节是下肢四大关节,上下联通的重要部位。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

  踝的位置仅次于脚,没有脚踝的放松,脚很难“双轻”。放松踝关节盘拳自尔腾虚,飘飘欲仙,十足体验到太极拳的“味道”。在太极拳圈子里,有人不明放松踝关节是松空周身之关键,往往忽视脚踝的松功训练。拳诀道:“人身为太极之体”,太极是阴阳相济,包括人体内外。本文由传统武学公众平台罗山主整理。从体表看,某一块小的肌肤都蕴涵着阴阳,踝关节也不例外。盘拳、推手、技击,活动在肩、肘、手反映出的动作,脚下阴阳变化的反映,踝关节起着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太极

  平时行立坐卧,都要注意放松两踝。初始管住自己两踝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挂力,养成踝不用力的习惯,进而把握练拳时踝不挂力,在双方对练推手时踝不挂力,这样距离放松双踝的目标就不会太远了。

  松膝

  膝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变动之枢纽。膝在套路里势势负重,各种步法缺膝难成。像坐步、弓步、马步、歇步等等,还有的拳势扭动双膝,若膝不能松,膝关节不堪生负会出毛病。吴式拳对膝的训练是合理的,要求弓步和坐步膝曲不过足大趾的大敦穴(趾甲根部)。臀部尾闾“坐”在后脚跟。这个姿势很难作,关键部位是收腹股沟,形成脚、腹股沟、顶三点成一线;另一说脚尖、膝尖、鼻尖成一线,两者其实都不矛盾。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

  松胯

  松胯是拳家之常识,凡练拳人都注意松胯,也互相提醒松胯,胯不松,两人较技,搭手便输,这是最好的检验。

  拳家不可不研究松胯之功法。胯在下,往下松比较困难,找不到放松点。人体结构,大腿骨的股骨顶端有突出的部位即在髋臼穴部位,俗称“胯尖”。两边胯尖意往两侧突出,然后意往下松,裆开一线,这个动作看不到外形,是在意念支配下的运动。松胯动作完成后,由别人轻扶听劲,有扶空之感,用力推,推之不动,似铸入地下之水泥柱桩。但是,松胯要与提膝、扩踝、松脚贯串一起,同时放松才有效果。如果孤立去松胯效果则不佳。拳论告诫拳家“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切忌技击时闪腰移胯,随意扭动双胯,左右旋转似灵活,不能放松双胯,扭动也是僵滞,易受人制。

  太极拳功夫不是表现在某一个部位,也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整体的综合内功。是周身整体从里及表,从内到外,“全体透空”的修炼。有拳友用腰练腰,用胯练胯,平摇胯圈,双“∞”字胯圈,斜胯圈。练来练去胯仍然松不下来。如果双胯松不下来,练拳时整体形象不佳,推手易受人制,技击难以取胜,说得难听一点,太极起式一碰便被摔跌出去。如何操作松胯呢?本文由传统武学公众平台罗山主整理。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单练胯不可取,效果也不佳。太极拳是整体综合功夫,还是应该循太极拳的规律练拳行功,整体综合功力提高了,胯关节便自然松开而贯通。

  松腰

  关于腰,先贤的经典论述有“腰为轴,主宰于腰”。“腰为纛”。“活似车轮”。“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腰为太极拳体用结合之主宰,是体内“九曲珠”中间那颗大珠子,位居中央,是体之中枢。拳家无不奉主宰而刻意修炼,但多摸不到要领。苦恼着不少拳家。

  腰是拳之主宰,也是人类日常生产劳动,行动坐卧走之主宰。不练拳习武,仅有一个腰板,缺少灵活性,遇意外之事往往受制。练武之人刻意重视腰部的训练,是有道理的。如何进行腰部的训练,是拳家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从身知功夫中悟到一点腰在拳术中的变化和应用。拳论中论述腰的经典要言,绝非差异,我们练不好是我们的理解有误。在行功练拳时,一味在腰上用功,举手提足以腰坐之带之,初始练拳用腰不算大错,但易走弯路。最佳练法应在明师指导下练习空腰,否则拳难以练好,周身也很难松下来。我们进行双人对练推手时,聪明的拳家都知道“抢中”“藏中”。所谓“抢中”,就是双方接手,聪明的拳家抢占对方中央部位,“吃”住对方,给对方以威胁。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所谓“藏中”,中两人较技将自己中央部位的腰藏起来,或者移到离开对方进攻腰部的劲头。如果此时你还教条的搬用“主宰于腰”,等于送给对手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躯干,也实实在在地被打翻在地。由此可知,此时拳家不应该有腰。准确的说要空腰,也就是没有腰。拳论说“腰隙”、“腰间”,且在前加上十分重要的形容词,“命意源头”,让后来练家“刻意留心”。留心什么“腰间”?隙者,空也;间者,没有也。空间、时间、房间,都是空的,练家不可不察,拳家不可不悟。空腰是命意源头,源头乃是发源地。写到此,使我想起京城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老师,他的腰是一个没有底的大深洞,无边的大深坑,你永远摸不到他的腰。按照太极阴阳学说,拳家行拳只有五个点,即顶、双手和双脚。躯干呢,按照拳理拳法要求,没有躯干。准确地形容,肩以下膝以上,胸腹部位空,拳者感觉没有躯干。有拳家形容,胸腹是提着的灯笼,对方触摸也确实摸不着东西。

  拳友接受空腰的理论以后,要解决如何将腰练空的拳法拳艺。首先,练拳时不想腰,不要腰。在遇有上下、左右、转身的动作时,不要以腰带手脚,以坐腰转身,而是以松脚松腰解之。转身时不转腰转不过去,请不要转,在重心上找问题。拳论有一句要言,“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怎么求,松腰松腿,除此没有什么任何良方。

  在松腰训练中,松不是孤立的练习,须要有别的部位协助,相辅相成。你练松腰,先去溜臀,溜臀中找感觉。不溜臀难以松腰,溜臀的同时,脊椎节节上松,给腰部留下空间,会出现“命意源头在腰隙”的状态。松腰亦分为阴阳,用手轻扶“听劲”。阴松,腰部呈现细长空心管状,是没头的深洞;而阳松,深洞扩大超过腰围。此时习练者周身上下内外有“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感觉。本文由传统武学公众平台罗山主整理。

  腰松不开,等于练拳没有“纛”,没有“轴”,主宰没有了,车轮也无法灵活,“腰隙”“腰间”也无从谈起。腰松不开,在深研太极拳的道路上遇到极大障碍,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腰松不开,脚难以放松,膝胯僵紧,腰为中间地位,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大关节,松不开是一块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腋、手等四大关节本力退不掉,周身挂力操作,丝毫没有太极拳的“阴阳变转,举动轻灵,不用劲力,动分虚实,动静开合,上下相随,内外三合”等太极拳绝妙拳艺,所以腰是重要的大关节,要刻苦习练,细心体验,求师访友不耻下问,必将会在松腰的拳艺上有所突破。

  松肩

  在太极拳套路中,无肩难以成为拳,每势每动也离不开肩,肩的重要性显现在拳套路之中。拳家在盘拳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肩也是呼吸的总“气门”,寒肩气上浮。太极拳不像外家拳对肩训练,拳法有靠、压、倒、缠、耸以及七寸靠、八面肩。太极八法中有靠,但太极法里多提介松肩。笔者在实践应用中,认为以松肩为最佳习练拳法。有拳师提倡“沉肩”,笔者从修炼中认识到“沉”肩意大。凡有经验的太极高手,一般说松肩,以自然松肩为上乘。一味沉肩或有意沉肩则失去自然。太极拳讲究轻灵。总是想着沉肩,很难轻灵。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

  训练松肩不是短时间可奏效的,要天天注意松肩,盘拳势势松肩,在阴阳变转时松腰,同时也应松肩,一招一式肩不着力。在预备式时,双肩从夹脊左右意松至肩,然后双肩下松。经常注意动则松肩,可以达到松肩之目的。本文由传统武学公众平台罗山主整理。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中,有松肩练一节,介绍习练太极拳套路时,什么意念也不放入,只是练松肩,动即松肩,动动松肩,势势松肩,一套拳练下来,肩很松柔,周身舒服。有一个关键问题提请拳友注意,在太极拳综合松功修炼中,肩是最后放松的一个大关节。太极拳是综合内功,每一个关节器官都不可能单独行动,肩更是如此。肩与其它关节配合行动,外三合之首为肩与胯合,松肩垂肘等动作均为配合。

  而松肩的松会经常“欺骗”练功的人,常误以为肩是最容易松下来的关节。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二人推手较技,二人你来我往,曲伸较量肩最为忙活。此时可见到为了推发对方,或防守对方来攻,便抬肩、寒肩、晃肩、转肩、闪肩、滑肩、躲肩……看上去肩很灵活,自我感觉很好,化过进攻,躲过一劫,似乎松肩的功夫很好。其实质他的肩并没有松下来,而是更加有力了。有的只是灵活了一些。前年有一位南方中等城市的青年太极拳练家登门来访,他做了几个动作,还说每天练习“平摇”,即两手手心向下,左右摇来摇去。他说他的肩很松,当地很多练太极拳的推手都推不过他。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我说:“你那肩是假松,只是灵活。”他大大不解。我请他将双臂后摆大约半尺,笔者左右手以指扶他的小臂,请他将臂自然下垂到原来部位,他用了几次力都没垂下来,最终承认自己的肩没有真正松下来。应他的请求,笔者将双臂(也为膊)后伸有二尺,他以双手劲推上我的大臂,我问:“我能起来吗?”他说:“你起不来!”笔者笑着,双臂垂下,他后退一步。那青年不知太极拳是综合内功,不知肩的动作和周身各个关节和器官的配合协调关系,笔者松脚、松肩、垂肘、展指、舒腕,从脚下产生一股难以阻挡的威力,但又不是用力将他打出去。完全是用意,而不是用力。

  在太极拳松功修炼中,肩是最难以放松的关节。因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力的地方太多,每次用力,无不与肩有关。天长日久,蕴藏在肩中的力量最多且最有力,像肩担肩扛之类的重担也压在肩上。你从30岁开始练太极拳,拳理拳法要求举动轻灵,轻灵和用力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拳道要求修炼者,以轻灵退去肩之本力。练拳者应该明白,退去肩之本力是一项巨大工程,欲退去肩之本力,最佳的修炼法是练拳。杨式太极拳家杨振基先生说的比较肯切:“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京城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老宗师说的更为深切,他说:“太极拳就是二个势子,一阴一阳,一通百通”。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

  一目了然全明白了,松肩退去肩的本力,最佳的选择是练拳。还是那句老话,循太极拳规律练拳,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否则盲练几十年之后一无所获。此言并非耸人听闻,请你到公园或体育场看一看,社会上练太极拳四五十年的拳师,收了很多弟子,大名在外,或者是某派传人,弟子学生一大片,而肩松不下来,遇能松肩的高手,只能一败涂地。几年前曾有一位名家,在某省会一个武术工作会议上,被一位武术教练打翻在地还滚出线外。太极拳名家周身松不下来,也是无奈。

  放松双肩的操作已经明细,那么,如何检验是否放松双肩呢?检验他人,请以两手抓住对方大小臂,往上托举对方的肩。对放的肩上去了,并随着你的端力往后仰,证明肩未放松。相反,用力端不起来对方的臂,此时,你的脚很稳地站在地上,也证明对方的肩不松,是以本力在支撑着。如果端臂者端不动对方的臂,有上浮感,脚下飘浮不稳者,证明对方的松功有一定修养,可以说达到松功大成。

  松肘

  太极拳没有单挑出来讲肘,肘在套路中无所不在。肘在肩腕中间,肘滞上肢僵,在技击上必然吃亏,练拳肘僵也难以将拳练通走顺。

  太极拳要求松肩、垂肘,肘自然下垂,不可着力,在“弯弓射虎”势中有掩肘出拳之用,除此在套路和技击中,垂肘不着力就是。外家拳用肘之技法颇多,像靠身肘、撑肘、盘肘、七十二肘等百种肘法。太极拳修炼以垂肘为佳,练拳垂肘,日久,肘自然下垂,有“一肘松到脚,巨力难进身”之说。像“十字掌”、“金鸡独立”等势,手高举过头,肘形上提,但仍有下垂之意,不可着力。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肘以自然下垂为规范拳法,以意坠肘明显意大,没有自然垂肘显得轻灵松沉。在行拳时,肘并不单独行动,多以“松肩垂肘”相配合,在“外三合”功法中,肘与膝合,对“上下相随”拳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

  松腕

  关于腕部松功,吴图南先生曾有论述曰:运用气力,如何始能随心所欲,达于敌人之身?必须视腕之能否灵活而定。盖肩不松,则力不能到肘;肘不垂,则力不能达之于腕;腕不活,则力不能达于手指,况望其力能达于敌人之身者乎?故腕之灵活,实为练习国术者,必须之条件。至其应用之法,有提腕,按腕,仰腕,垂腕,挤腕等法。太极,太极拳,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人们提到的“力”,笔者认为说的绝对不是本力、拙力、常人之力,而是指圈内人说的“太极劲”。为了叙述大众化,他以力解说。

  人之手腕,以多块小骨骼组成,所以能转运自如。太极拳的腕骨均应松开,腕应灵活,还要虚松,不能着力。如与人掰腕亦不可用力,以松腕取胜,腕有力全身受制。

  腕不能孤立松柔,要配合松肩垂肘、展指松腕,指不展腕不好松,垂肘、展指松腕,先展指,手松开,腕自然舒松。

太极拳内功

  腕在周身九大关节中不是占主导地位的关节,上有肘、肩,前有手掌和掌指的14个小关节,前后受到保护,推手、技击受到手和肘的牵制,难以独立活动。但是,松腕在周身的松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腕部僵紧,肘、肩受制,手也难以空松。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体验到,手腕和脚踝在太极整体综合内功的修炼,是十分重要的上下两个关节。腕部的空松和僵紧,影响手的空松,脚踝僵难以使脚部放松,即使双脚放松下来,踝部僵紧挡道,难以达到“由脚而腿而腰”的完整一气,不能节节贯通,周身受制,前文曾讲一位有20年太极拳拳龄,又进入深山老林学艺三年,下山后,败于一位仅练一年多吴式太极拳的小伙子手下,尽管是友谊切磋拳艺,但也说明问题。这位练家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说是脚踝没有放开,何止如此,他的手腕也是僵紧的。练拳时欲松腕先展指,“展指舒腕”,食指不挂力,对松腕起到上乘效果,不妨多试,试中调整思维,试中调整松腕动作。盘拳时,凡有腕的动作,一定要以避免腕部出力成按的动作;腕及掌根要松力,由四指引领向前舒展,向上舒展,千万不可向下、直下压按。如此操作成为习惯难退去本力。太极拳松沉劲独门练法。

  武术气功必须得松开的关节,武术气功松功,松能得气,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松功,太极拳初学入门视频。